人物 |【中国马拉松十大年度人物·谭杰】我想以BQ连跑十年波士顿

2018-01-22 644

当冲过终点拱门时手表上的时间定格在3小时13分24秒,谭杰在2017年北京马拉松上以提前45-49岁男子组BQ门槛11分36秒的成绩,达到了2019年波士顿马拉松的参赛资格。


明年,当他力争去获得2020年的波马资格时,他将进入下一个年龄段的BQ门槛,时间,对于这位勤奋而严肃的马拉松跑者,又宽待了5分钟。


获得波士顿的参赛资格,对于《中国马拉松·领跑者》出版人谭杰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他下一个目标,就是以BQ的成绩连续参加10年波士顿马拉松。因为按照波马的规则,这样他将自动获得第11年的参赛资格,而且,只要他坚持每年参赛,这项全世界历史最为悠久、并以严格的BQ线筛选参赛者的路跑赛事——波马,将永远向他敞开怀抱。



我并不否认“慢”在跑步运动中的重要性,我也尊重每个人基于对自己身体的认识而做出的选择,但是,我们这个社会刚刚建立起的一点点体育精神就这样被冠冕堂皇地轻易放弃了吗?


6年前,当谭杰刚刚开始接触跑步的时候,甚至当他以4小时23分的成绩在2012年杭州马拉松完成了自己的首马的时候,BQ,这个严肃跑者心中神圣的标志线,对他来说都是一个“此生不可能达到的成就”。


那时他的目标还是“破4”,随之一年按部就班的训练后,2013年北马,谭杰将自己的PB提高到3小时39分。距离他的年龄组BQ门槛,只差14分钟。


BQ,进入了谭杰的视野。 


“这14分钟,我怎么着也能提高吧。”为了这一句“怎么着也能”,谭杰用了两年的时间。虽然当时他把几次冲击BQ未果归结为大连马拉松逆向的海风、波特兰马拉松五六十米爬升的大桥以及东京马拉松高楼林立造成的手表测距飘移,但是当他终于在2015年北马以3小时20分的成绩稳稳获得波马资格后,谭杰清楚地认识到,“之前的几次跑崩,原因只有一个,跑龄太短。两年半的跑龄,不足以解决包括减肥、首马、累积跑量、提高核心力量、提高速度、平衡跑步与生活工作关系在内的所有问题。”


而随着跑龄的增加,训练能力的增强,他的跑量也敢于放大了。BQ也就仿佛水到渠成。


虽然2015年北马当天上午温度飙到30摄氏度,最后5公里还出现了抽筋前兆,但最终他还是以比门槛快了5分钟的成绩达成BQ。


“人类,从狩猎时代开始,跑得快的人一直受到尊重。体育,从来都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用科学的匠心打造自己的身体,最大程度地放射出生命的光芒,难道不是一件值得尊重的事情吗?”



“六星跑者” 这个名称我不接受,请以后不要再这样叫我!所谓的 “六星跑者”,仅仅说明你去参加过六项大满贯赛事。


北京时间2016年11月6日,谭杰完成了他个人六大满贯的最后一站——纽约马拉松。成为了跑者们口中的“六星跑者”。


“六星跑者”是跑圈近些年比较热门的称呼,指的是完成世界马拉松六大满贯的跑者。在中国完成包括柏林马拉松、东京马拉松、伦敦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纽约马拉松、波士顿马拉松在内的六大满贯赛事的人也正呈现出井喷之势,估计不久就能超过千人。


谭杰拥有六枚大满贯奖牌,这些奖牌是他这些年跑步历程的见证。但是对于“六星跑者”这个称呼,谭杰并不喜欢,“六星跑者只是对你马拉松参赛经历的一个记录,并不是一种值得炫耀的资本。”在他看来,所谓“六星跑者”,当然你首先是一个能完成马拉松的跑者,但也仅仅是你有钱或者有闲去参加过六项大满贯的赛事,只要是你都参与了,凑齐了奖牌就行了。“参加六个大满贯赛事,其实就相当于一个旅游爱好者去六个国外城市玩,去过东京、伦敦、柏林、纽约、波士顿旅游这种经历值得炫耀吗?


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马拉松?亲近,但是心怀敬畏之心。我们不能因为已经跑过马拉松,或者即将完成马拉松,而怠慢这段距离。我们也不能因为精神力量的强大,而去肆意磨难我们的身体。我们可以挑战极限,但是,如果我们忽视科学,马拉松都会第一时间报复我们的身体,乃至我们的精神。对这项伟大的运动心怀敬意,学会必要时退让、隐忍,甚至暂时放弃,并最终以退为进。


跑步6年,迄今为止谭杰一共完成了36场全马,这个数量在跑者中并不算多。谈到对于比赛计划的安排,谭杰表示,波马和北马是他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两场比赛,其他的比赛,都是围绕这两场比赛来安排。比如在波马之前安排两三场比赛,以赛代练找找状态;北马之后也会参加两三场比赛,谭杰称之为“惯性参赛”。国内的比赛以没去过的为首选,国外的比赛也是看时间地点是否合适,比如出差或者休假,正好赶上附近有个马拉松赛,就去体验一下。



比赛成绩有起伏,但是谭杰对于每一场比赛,都是在当时的身体情况下全力以赴,这是他对待比赛的态度。“我不可能出现计划外的PB,我会清楚地知道这一场比赛自己的能力,清楚地预测这一场比赛自己的成绩。”谭杰一共跑过6次北马,其中4次都跑出了PB,“对于我来说,地利很重要。人们总会说北马太热了,但是舟车劳顿、饮食等等比温度、坡度对我的影响更大。我喜欢主场作战。”


每年北马的备战期,都会经历北京最热的一段时间。酷热下的坚持训练,也让温度对他的影响微乎其微。临近北马时再和他的好朋友吴卫东一起到西山完成一次爬升2000多米的30公里LSD,北马就算拿下了。


BQ、PB都达到了,今后的目标是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谭杰讲起了他的好朋友吴洪涛讲过的一段美国著名马拉松选手梅伯关于在比赛中设立目标的故事。“梅伯在比赛中总是给自己定4个目标,目标从难到易依次设立,以追求第一个目标而努力,不行的话就去争取完成第二个,再不行就去争取完成第三个,这样总不会令自己放弃比赛。”


谭杰也是如此。今年的北马,他也设立了4个目标:第一个,310,这是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标准;第二个,PB(快于自己之前的PB314);第三个,320(确保2019年BQ);第四个,325(至少达到BQ线)。


“其实第一个目标以我现在的能力,还是达不到的。但是它一直都是我的一个目标,所以我把它列在第一个。比赛中,当我跑完一半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目标肯定实现不了了。我的主要目标,就是第二个。但是,比赛就是比赛,你不知道后面会出现什么状况,如果第二个目标不能实现,我也会去努力完成第三个。我相信以我的训练中累积的能力和水平,我是可以做到的。当然,最后我完成了第二个目标。”


谈话中,谭杰透露出他接下来的目标就是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标准,“我觉得以我现在的训练状态,我身体的状态,我的能力,在50岁以前,我能跑进310。”


我用了将近5年的时间,严格执行这本书的训练理念,以及饮食和营养方面的建议,把自己的全程马拉松成绩从接受任务时的3小时49分,提高到最终交稿时的3小时14分;从一个当时还在为破4而沾沾自喜的一年级跑者,到现在已经连续两年以波士顿马拉松达标者的身份站上波马赛道;在两年时间里,我的体重也从80公斤降到了最低时的70公斤以下,体脂从接近20%降到了最低时的10%以下。当以上这一切在我的身上真实发生之后,我终于有足够的勇气在2015年的北京马拉松之后,将这本“大书”一鼓作气翻译完成。


2017年6月,谭杰用了5年时间翻译完成的《耐力》一书终于付梓,随即创下出版一个月内3次印刷的纪录。因为一边翻译一边践行,谭杰以其科学严谨的训练态度,在这本译作中打上了深深的个人印记。


同时,谭杰给书中所倡导的“低心率训练法(MAF)”形象地起了个新名字——“滋啦滋啦训练法”,这个名字来自于油脂燃烧的声音。对,没错,这个训练法的核心内容,就是减脂;训练的最大特点,就是慢。



无疑,这个训练法一经推出就引人入胜,而谭杰身体力行的减脂效果也成为这本译作最有力的注脚。


对于跑步者来说,最大的困扰就来自于源源不断的伤病。然而,令人羡慕的是,跑步六年,谭杰从来没有受过伤。谭杰说,这也得益于这本书中所传达的训练理念。“在这本《耐力》大书中,马费通博士反复使用了两个词:fitness和 health。为了忠实原作者的意思,我尝试用很多中文词汇来表达 fitness的意思,最终选用的是‘竞技状态’,而相对应的 health 就是‘健康状况’了。


马费通博士通过这两个词想表达的意思是,你的‘竞技状态’也许很好,甚至可以保证你拿到世界冠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的‘健康状况’也很好,你很可能是在以健康为代价获得成绩。而MAF训练法就是可以解决几乎一切健康问题的‘包治百病’的大法,保证你在获取良好竞技状态和成绩的同时,还获得良好的健康。我觉得,这恰恰是这本书的精髓所在,至少我本人在开始跑步5年多的时间里,从来没有受过任何导致停训的伤病。”


跑马拉松不是吃自助餐,办马拉松不是摆流水席。我们应该纠正一下舌尖上的马拉松。“鸡鸭鱼肉瓜果梨桃”不是马拉松赛道补给的标准,更不应该成为评价赛事组织水平的标准。


作为一名媒体人,谭杰对于马拉松在中国的健康发展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办这本杂志的初衷是给跑者们树立一种科学的跑马观点,我们最近一期杂志的主题为‘跑马拉松不是请客吃饭’,就是为了给一些因为赛事组委会补给种类少而抱怨的跑者树立正确的观念。”谭杰表示,“给跑者传达科学的训练和正确的马拉松文化是我们要做的,也是最任重道远的。”


2017年初,作为首都媒体跑团的创始成员,谭杰起草了一份《首都媒体跑团倡议书》,主题为“自律宽容,健康奔跑”。在这份倡议书中,劝诫跑者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对自己负责,科学训练,循序渐进,健康安全的运动是跑者最大的责任感。同时理智报名,不盲目参赛,遵守赛事规则。在比赛中以自律精神要求自我,以宽容态度对待其他选手和组委会,以积极的方式与其他跑者和赛事组委会共同进步,让更多人享受到跑步带来的快乐。


我可以不夸张地说,很少有一本体育杂志像《中国马拉松·领跑者》一样,记者、编辑们真的是知行合一地去理解这项运动。在完成这本杂志的工作之余,我的同事们一个个完成了全马。多去参与比赛,包括出国参加比赛,才能对马拉松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2014年,中国跑马拉松人群的规模渐渐扩大,全国各地的马拉松赛事也像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但是市面上指导人们科学跑步、传播跑步知识的杂志相对却很少。《中国马拉松·领跑者》杂志应运而生,谭杰为杂志的出版人。


谭杰倡导“知,所以跑”的跑步理念。这几个字,就印在杂志封面的领跑者LOGO之下。这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态度。


在杂志刚刚出版第一期时,编辑部只有谭杰一人跑马。而在这之后的3年时间里,整个领跑者团队的成员都在谭杰的感染下喜欢上了跑步,现在十来个同事都已经完成了全马。“我可以不夸张地说,很少有一本体育杂志像《中国马拉松·领跑者》一样,记者、编辑们真的是知行合一地去理解这项运动。”谭杰说,“多去参与比赛,包括出国参加比赛,才能对马拉松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2017年3月19日,谭杰在结束了重庆马拉松的比赛之后,匆匆赶到上海。在第二天举行的中国马拉松年会上,他当选为中国马拉松年度十大人物之一。问及获奖感受,谭杰说:“这是中国田径协会对我们这本杂志过去一年所倡导的科学锦标主义、敬畏自律宽容以及跑步礼仪等马拉松文化的认可。”


而谈到自己这一年,这位低调的严肃跑者说:“我很得意的一件事是,在我个人成绩的TOP10中,有5个都是在2017年产生的。”


转载声明

本文转载自「领跑者FR」

搜索「frontrunnermag」即可关注


 - THE END - 


☞深度阅读:

深度|如果跑鞋会说话

深度|越野赛“传销”指南:如何把Ta拉进越野跑的大坑?

人物|港百赛事总监Janet:友情、环保、公平和越野盛会,永远是HK100的核心价值

人物|大屿山100赛事总监 Clement:奔跑,源自热爱

深度|退赛,并不总意味着放弃

深度|如何选择越野跑比赛?

深度|玉龙雪山奖牌:图案连接传说


声明: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文章内容仅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来源:https://ihuipao.com/topic/JlrPG3eDQNKwjYWbQMv8
评论
之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客服电话:40099 42195 转 1(工作日9:00~17:00)
© Copyright 爱汇跑 2024 无锡汇跑体育有限公司
备案号:苏ICP备15009041号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223号

关注我们